他很担心,李想会利用自已的权力,把自已从县令的位置上拉下来。
虽然他已经写了一封信,命人快马送往长安城,想找自已的靠山,帮自已度过眼前的难关,但心里的担心还是没有丝毫减少。
当然,彭凯怎么也想不到,李想会放过自已,最大的原因,还是襄阳县没有在南洋推广水稻的时侯拖后腿。
“明府,燕王殿下临走的时侯,可是下了死命令,一定要把粮仓修好,然后,在秋收之前,再建一个粮仓,要不要建?”
郭海是彭凯的心腹,对彭凯听计从。
事实上,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。
长安城里的官员,虽然地位很高,但很少会插手县里的事情。
“盖,怎么不盖了?你看,早稻收成怎么样了。光是今年一季的收成,就超过了去年的总收成。如果真能收获晚稻,那襄阳县今年的收成抵得上以往两三年的收成,也算是一份政绩了。”
彭凯虽然是长孙家的人,但在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之前,不管是为了公,还是为了私,他都必须把粮仓给建起来。
大唐的考核,主要有三个方面,一是人口的增长,二是税收的征收,三是名声。
而前两者,往往粮食的产量才是关键。
难怪彭凯要把南洋稻推广到襄阳县来。
身为长安城出来的人,他比任何一个县令,都要清楚,南洋水稻到底有多大的威力。
“好的,我知道了。”
“这样吧,你和我一起去梧桐村,给那些种水稻最多的农户颁发种田能手的牌子,鼓励他们多开垦几块地,明年再种水稻。咱们襄阳县在水稻种植这一块,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”
a